您所在的位置:考古发现

南澳一号启动第三轮水下考古

昨日上午,承担明代古沉船“南澳Ⅰ号”水下考古发掘任务的“南天顺”打捞作业平台抵达“三点金”海域,这标志着“南澳Ⅰ号”自2010年以来的第三轮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。
预计在接下来3个月时间内,考古人员将把剩余船载文物全部打捞出水。而对于这艘明代古沉船的船体,将考虑采用水下焊接的方式用铁罩封存在海底,继续400多年的长眠。封存船体,也意味着汕头边防官兵对于这艘古沉船长达5年的全天看护告一段落。
计划:船内文物全部出水
广州打捞局的“南天顺”号打捞船,已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在南澳“三点金”海域了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海水温度适宜,赶在台风季节前的这两三个月是水下考古队的“黄金时间”。
昨天一早,“南天顺”在拖船的拖曳下,离开汕头南澳岛前江码头。时隔一年,海底的泥沙再次将古沉船覆盖。与往年一样,“南天顺”到达“南澳Ⅰ号”古沉船遗址处,最先开始的工作是定位、清淤等,为接下来的船载文物出水创造条件。
作业平台抵达,意味着从昨天起“南澳Ⅰ号”第三轮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。这也已经是从2010年开始的连续第三年的水下考古打捞工作。
此次打捞工作预计将持续三个月。按照计划,在这三个月期间,“南澳Ⅰ号”船体内的所有古瓷器等剩余文物将被全部打捞出水。而在今年的打捞工作的后期,将对海底的“南澳Ⅰ号”船体进行封存。按照方案,将采取水下焊接的方式,焊接一个巨大铁罩罩住“南澳Ⅰ号”船体。这艘35米长、8米宽的古船,将在铁罩的保护下,在海底延续400多年的沉睡。
揭秘:4人曾因下水盗捞被捕
铁罩保护船体,对于保护这处海下古沉船遗址的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来说,意味着长达5年的全天候艰辛“看护”也告一段落。
发现“南澳Ⅰ号”,是因为有渔民盗捞文物。而从2007年5月发现这个古沉船遗址之日起,觊觎这里的海下宝藏的不法分子也在与边防官兵进行着“猫抓老鼠”的游戏。汕头边防支队则首次透露,在守护的5年中,两次抓获正在潜水盗捞文物的不法人员共计4名,缴获已经打捞出水的青花瓷器1件。
正是由于这种艰辛的守护,“南澳Ⅰ号”才保存完好。而为表彰边防官兵保护“南澳Ⅰ号”古船的杰出贡献,2009年,国家文化部门授予时任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朱志雄“2009首届文化遗产安全卫士”荣誉称号。2010年,国家文物局授予云澳边防派出所“文物保护特别奖”。
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徐罗军介绍说,在此次“南澳Ⅰ号”正式打捞前,他们已经做好了海上清查等工作,参加安保的船艇和官兵也已经部署完毕,将有10名官兵长期驻守在“南天顺”打捞平台上及岸上观察点内,保护打捞出水的文物。
南澳:暂没条件保存上岸的船体
“南澳Ⅰ号”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商贸船。这种“唯一性”决定了这次考古工作的巨大价值,以至于在2010年刚刚被列为国家水下考古“一号工程”时,就已经在探讨船体整体打捞出水的方案。
这艘船,对于今天的人们了解明代的航海和造船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但为何在今年仍然不打捞船体,而用铁罩将船体封存呢?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告诉记者,按照计划,这艘船的船体打捞出水后是要在南澳保存的。“可我们还没有这种能力来保存这艘出水古船,所以不得不暂时留在海底。”黄迎涛馆长说。
“南澳Ⅰ号”从发现最初至今,虽然有超过2万件文物出水,但在考古专家眼里,这艘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船才是最大的宝贝。
“可我们还没有这种能力来保存这艘出水古船,所以不得不暂时留在海底。”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说。
过万件文物 将回到南澳
南澳县博物馆馆长黄迎涛在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,按照方案,在今年全部船载文物出水后,将由广东省博物馆统一处理。“到时候等处理完毕,将有35%的文物运回南澳岛。”黄迎涛馆长说,前年和去年的打捞共有超过2万件文物出水,暂时都保存在广州,“加上今年打捞出水的文物,总数可能会超过3万件。”
这也意味着,届时将有约1万件“南澳Ⅰ号”出水文物在南澳展出,与游客见面。南澳县当地政府也早已经把这艘古沉船作为旅游的一大“卖点”,提前做了预热。

  设为首页 | 关于我们  |   版权信息  |  隐私保护  |  免责声明  |  合作伙伴  |  联系我们
 中华自然科学网(SCICN.NET), All Rights Reserved
  冀ICP备17034147号   客服及报障邮箱:sci@scicn.net